讀書心得體會散文800字
心得是一種主觀性較強的寫作形式,主要是作者對自己在某個領(lǐng)域、某個時間段內(nèi)的學(xué)習(xí)、工作、思考、感悟等方面的總結(jié)和分享。怎么寫好讀書心得體會散文800字?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讀書心得體會散文800字,方便大家學(xué)習(xí)。
讀書心得體會散文800字篇1
我們可能永遠無法說清命是什么,但我們能夠打個比方。有人把生命比作一條河,比作一首歌或一臺戲,而作家史鐵生卻用一個看似荒誕卻充滿哲思的故事告訴我們:命若琴弦。
故事的開端這樣寫道:“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
每人帶一把三弦琴,說書為生。”那里的老少兩個瞎子便是故事的主人公。老瞎子是師傅,幾十年來他一向沒有忘記他自我的師傅的叮囑:只要彈斷一千根琴弦,就能夠把琴槽打開,取出里面治眼瞎的藥方,然后重見光明。為了這個平生夙愿,老瞎子馬不停蹄地向前趕路,說不定彈斷一千根琴弦的地方就是前面的野羊坳。而作為徒弟的小瞎子就沒有師傅那耐性了,他一會兒追野兔,一會兒聽電匣子里的廣播,異常是到了野羊坳后還被小姑娘蘭秀二吸引住了,心思根本不用在說書彈琴上。最終隨著最終一聲琴響,老瞎子的第一千根琴弦斷了。他迫不及待地拿出藥方去抓藥,卻被告知所謂的藥方竟是一張白紙。失魂落魄的老瞎子在雪地里找到了因蘭秀兒出嫁而悲痛欲絕的小瞎子,告訴他要彈夠一千二百根弦才能抓藥,是自我記錯了。于是故事又回到開始。
這是史鐵生的小說中為數(shù)不多的含義比較淺白的一篇,或許是因為文中所揭示的哲理是我們早已明白,并且需要的。人活在世上,有夢想,有目標是無比重要的,夢想是人生的航標,有夢想,人就有向前的動力,又振作的勇氣。對于瞎子來說,重見光明正是最大的夢想。老瞎子正是懷著重見光明的夢想,才會心無外物地彈到最終。即使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藥方是一張白紙時,憑著一個做師傅的對徒弟的無盡的愛護與職責(zé),他也能鼓起勇氣,編造出一個善意的謊言,讓小瞎子也能朝著目標前行。
這個故事沒有拮據(jù),激昂的琴聲會永遠載著一個接一個的目標響下去。瞎子們不必須能重見光明,當(dāng)最要緊的是必須記住:人的命就像這根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所以只須“永遠扯緊歡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張無字的白紙。”
讀書心得體會散文800字篇2
楊絳在人生遲暮時寫的書——《我們仨》,沒有半點的文飾和賣弄,只是在聽一位老人娓娓道來她的故事他們的故事,讀來讓人有溫馨的感動。
她看著女兒錢瑗和錢鐘書相續(xù)的離開人世,只能一個人思念他們仨。
楊絳和錢鐘書的愛情一直是讓我艷羨的,他們兩可謂是典型的“書呆子”“書癡”,所以也許月老早就為他們牽了線才讓他們在清華相遇,后來兩人出國留學(xué),國內(nèi)發(fā)生戰(zhàn)亂后回國,抗戰(zhàn),解放戰(zhàn)爭,三年自然災(zāi)害,改革開放……他們就這樣相孺以沫的,當(dāng)然后來還有他們的女兒一道走完了一生。
他們從來都是與世無爭,與人無求,不事權(quán)貴的,他們只求能有一份自在的閑適和從容,他們也許物質(zhì)貧困,卻是知識的富有者,精神上的貴族,在他們,知識全不是為了賣弄。“我們要江青給的房子?”錢鐘書這老頭用如此輕蔑的語氣如是說。而在如今這樣一個被金錢灼燒的社會,在車水馬龍,夜夜笙歌下,這種愛情,這種做學(xué)問的態(tài)度,這種處事的姿態(tài)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了。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可悲呢?我時常在想我們所心心念念追逐的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還是我們只是愛上了理想的贗品而已?這個世界上獨立的人多,自由的人少,而自由亦不靠索取得來,像他們那樣活出真性情實屬罕見了。我們往往只是做著這肉身的奴隸,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終是失了自己。
梭羅在讀完哈佛后放棄了平常人走的路,他獨自去了瓦爾登湖畔生活,他感受到一個人若心境知足,他便宛若置身天堂。確實,世俗人眼中的成功也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我們無需奉為定律,如若能獲得真正的快樂而去做一件事,像他們仨,即使世人笑我癡,而又何樂而不為呢?
“陪他走的愈遠,愈怕從此不見”,他們的女兒錢瑗與世長辭后,楊絳的這種擔(dān)憂就愈加強烈了,然而老病相催,歲月總是不饒人的,錢鐘書第二年也走了。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他們從此失散了,她清醒的認識到以前他們寄居的寓所只是古驛道上的客棧而已,而家在哪里?她還在繼續(xù)尋覓。
也許我們都在尋覓。
讀書心得體會散文800字篇3
畢淑敏的散文比較張曉風(fēng)的散文更加通俗,她的筆風(fēng)也許沒有張曉風(fēng)那么優(yōu)美,可她用最樸質(zhì)的話語譜寫著人生的樂章。
《心境防割》一個多么令人深思的題目啊!在生活中,傷口,真的可以不存在嗎?一個小小故事,卻引出了令人嘆服的道理:一雙捻進了500根高彈鋼絲的手套,卻無法擋住小小的荊棘。所以,人的一生也是不可能是沒有創(chuàng)傷的。其中,我最喜歡“更不消說,人是不能無時無刻都裹在鋼絲里面的。那樣我們將喪失對人間百態(tài)的靈敏觸碰和對風(fēng)花雪月賞心悅目的嘆息。”人們,又有多少人,為自己的心穿上了防割“衣服”,可又有什么用呢?
不用長篇大論,一句淡淡的“蠶是被自己的絲裹住的,這是的真理。”引出下文,沒有一絲困惑,任何人都能明白。《蠶是被自己的絲裹住的》一反常態(tài),蠶在人們的眼中,是一種勤勞,無私奉獻的動物。可文中的蠶,竟有一些自找麻煩的感覺,可你如果細細的、慢慢的去品這篇文章,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并無道理。又有多少人為這俗世中的金錢、權(quán)勢、地拉吐出的絲就那樣,緊緊的裹住,直到你窒息。當(dāng)生命結(jié)束時,他們才會恍然發(fā)覺,世界是一個繭,而他們從未為自己而活過。
《愛的回音壁》我們被深深的愛意蘢蓋著,可是我們又是否真正懂得愛呢?我喜歡“愛是一面遼闊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愛意反復(fù)回響著,折射著,變成巨大的轟鳴。”因為,已經(jīng)邁入初中的我在這句話發(fā)現(xiàn),父母真很愛我。時間無情,在他們的臉上已經(jīng)滿滄桑,每一根銀絲,每一條皺紋都滿是愛意和那對子女的擔(dān)憂啊!我們已經(jīng)12歲了,不說別的,從我們上學(xué)開始,6年啊!我們對父母說過一句“我愛你”這三個字嗎?因為我們成天沉浸在愛里反而磨木了。父母不求別的,只求一句“我愛你,你辛苦了。”我們中有些人,可以將歌星的生日、愛好倒背如流,可又有多少人記得父母的生日,在那一天說一句“生日快樂!”讓我們行動出來吧!讓父母對我們的愛感到回音吧!
畢淑敏的一生,絢麗多彩,她總在平凡的事中發(fā)現(xiàn)不平凡的道理。人生,也許就需要和她一樣活的有滋有味!
畢淑敏,讓我品讀人生!
讀書心得體會散文800字篇4
從火車上遙望泰山,幾十年來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話來,就覺得過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一筆債似的。杜甫的愿望:“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我也一樣有,惜乎來去匆匆,每次都當(dāng)面錯過了。
而今確實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來,淅淅瀝瀝,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們約好了清晨出發(fā),人齊了,雨卻越下越大。等天晴嗎?想著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悶。盼到十一點半鐘,天色轉(zhuǎn)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帶動年輕人,挎起背包,興致勃勃,朝岱宗坊出發(fā)了。
是煙是霧,我們辨認不清,只見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個嚴實。古老的泰山越發(fā)顯得崔嵬了。我們才過岱宗坊,震天的吼聲就把我們吸引到虎山水庫的大壩前面。七股大水,從水庫的橋孔躍出,仿佛七幅閃光黃錦,直鋪下去,碰著嶙嶙的亂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脫線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這里叫作虬在灣:據(jù)說虬早已被呂洞賓渡上天了,可是望過去,跳擲翻騰,像又回到了故居。
我們繞過虎山,站到壩橋上,一邊是平靜的湖水,迎著斜風(fēng)細雨,懶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邊卻暗惡叱咤,似有千軍萬馬,躲在綺麗的黃錦底下。黃錦是方便的比喻,其實是一幅細紗,護著一幅沒有經(jīng)緯的精致圖案,透明的白紗輕輕壓著透明的米黃花紋。——也許只有織女才能織出這種瑰奇的景色。
雨大起來了,我們拐進王母廟后的七真祠。這里供奉著七尊塑像,正面當(dāng)中是呂洞賓,兩旁是他的朋友____拐和何仙姑,東西兩側(cè)是他的四個弟子,所以叫作七真祠。呂洞賓和他的兩位朋友倒也還罷了,站在龕里的兩個小童和柳樹精對面的老人,實在是少見的傳神之作。一般廟宇的塑像,往往不是平板,就是怪誕,造型偶爾美的,又不像中國人,跟不上這位老人這樣逼真、親切。無名的雕塑家對年齡和面貌的差異有很深的認識,形象才會這樣栩栩如生。不是年輕人提醒我該走了,我還會欣賞下去的。
讀書心得體會散文800字篇5
在讀《畢淑敏散文》前,因讀的是《張曉風(fēng)散文》對于散文,便誤認為是一些華麗的詞藻以及高深莫測的言語拼湊而成的,所以當(dāng)閱讀畢淑敏第一篇散文,覺得有些抗拒,不像散文。但慢慢,發(fā)覺散文就似是記錄作者經(jīng)歷的事,以及世間的悟,而畢淑敏就像在這世間游走的精靈。
畢淑敏所書寫下的文字,似是在畫著一幅幅她的人生畫卷。像是我是她的一個朋友,她在我耳邊訴說這經(jīng)歷。我甚至可以感受到她在西藏阿里當(dāng)兵時的心情,可以感受到她在訪美后所受到的震撼,可以感受到她做為一名母親的勇敢。里面篇篇都是她經(jīng)歷或感悟的,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找到的是本質(zhì)的美。
讓我感觸很深的是《大雁落腳的地方》,初看標題,以為是寫景,大雁的棲息地在她所游覽的城市吧。可我發(fā)現(xiàn)我錯了,那是畢淑敏與她母親的尋故記。畢淑敏出生的小鎮(zhèn)巴巖岱。那是她出生的故里,她們所尋的不只是新疆巴巖岱不長憂郁眼睛的伊犁楊,更是她母親懷她時住的俄式建筑,漆黑夜里如同鬼魅一般的榆樹。可半個世紀過去了,巴巖岱變化巨大,連母親都找不到舊時的醫(yī)院,而她卻僅憑直覺找到她睜眼第一縷陽光的地方。我心中有什么觸動了。她與這里有著的是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而她與這里的情是緊緊相連的!那被繩子拽著,卻又激動不已的心情,是她重歸故里時最令我震撼的,那冥冥之中的安排?那是被命運之神所連系成的重重牽絆?我感嘆于畢淑敏如此的直觀切入,驚嘆于畢淑敏與她舊時回憶的一線牽,更是詫于世間的情感與宿命的安排。
我心靈由此深深觸動了,畢淑敏的寫作風(fēng)格是很實際的,現(xiàn)實的就像一面鏡子,我讀著讀著,總覺得它像在我身邊發(fā)生似的,最后便歸咎于鏡花水月的幻覺了。
我驚異于她是如何從索然無味的生活中尋找到那么多的瑰麗珍珠,最后向讀者展示出一幅幅生活美景,她那敏銳的慧眼,給了我們一個不同角度的生活。就是日常生活,平凡的再也不能平凡中的哲理與普通人的心理。
我想是那精靈,帶給以世間明朗,而它游走過的足跡,在身邊,步步芳香。
讀書心得體會散文800字篇6
很久之前借來的,今天上課隨手摸著帶去,想著快快讀完,好借寫期末論文的書。
帶到課堂上隨便翻翻,覺得果然沒看過的和看過的就是不同。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并不了解他們所談?wù)摰牧终Z堂,以及他的幽默。翻了一翻,首先看目錄,就覺得五花八門,琳瑯滿目,好像一本書。
前面的都是論某某,論某某。所論圍繞哲學(xué),圍繞人生,圍繞治學(xué),圍繞東西方文化。我很慚愧我對這本書沒有發(fā)生多大的興趣。哲學(xué),主要談的是一種幽默。大概理解,卻沒有什么想法。幾乎就是要表示對待人生要取超脫儒家和道家的一種態(tài)度,大概就是中國人的哲學(xué)。
接著,談人生,更讓我慚愧了。真的感覺那個時代的人很會享受,喝個茶搞了那么多名堂,而現(xiàn)在,何為“雅”也很難成為我所關(guān)注的話題了。他在這一章所寫的對自己人生追求的摹畫讓我覺得他是活明白了,而其中的自由與獨立,對于種種的規(guī)劃明確對于我這個年紀的青年來講很有魅力。生活是一門學(xué)問,人生是一門學(xué)問。我曾經(jīng)在內(nèi)心鄙夷別人亂用“學(xué)問”這個詞,覺得裝腔作勢,其實是我不曾思考。這是由幽默的態(tài)度決定的吧,當(dāng)你看萬事萬物都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心態(tài)來看,又有什么是不能“一笑而過”的呢?萬物不過如此,只有心靈保持寧靜,才能以客觀的姿態(tài)來觀察,就像他說的,幽默是心靈在舒展的狀態(tài)下的花朵。這種放松,正是我缺乏的,也是我渴望的,大概以林語堂之幽默哲學(xué),便可解之。
由前兩章,很自然地便過渡到了后面治學(xué)的方式,這也是幽默的態(tài)度所決定的。讀書要知“味”,其實看似很玄的概念,卻很實用。在合適的時候讀合適的書,學(xué)問像是形狀不規(guī)則的樹,遇到津液的時候會自由茂盛地生長。又提到讀書之樂。又把與自己氣質(zhì)相合的作家比做情人。也講無需讀某某必讀,無需因為喜愛誰而自卑自傲。這些比喻讓我覺得很有智慧。
讀書心得體會散文800字篇7
今天,我終于將余秋雨先生所著的《行者無疆》拜讀完畢。全書共分四部分,分別記述了他在南歐、中歐、西歐和北歐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描繪了四地區(qū)的滄桑巨變和人文風(fēng)情。我對這本書感悟頗深,我既領(lǐng)受到余先生旅歐的艱辛、知識的淵博、獨特的視野、思辨的敏銳和文筆的冷峻,也對歐洲歷史和歐洲文明有了更深更細的了解。
這本書可以說是余先生的歐行漫記了,他和同行者一道遠行前往歐洲進行社會考察和采訪,從南歐一角踏上歐洲大陸開始,由南至北一路走去,游歷了許多國家,踏遍了歐洲的山山水水,走訪了許多名人故居,充分領(lǐng)略了歐洲古典文明曾經(jīng)擁有的輝煌和現(xiàn)代文明的活力四射的魅力。余先生自知是匆匆過客,所以每駐足一處,總是處處留心,細致入微地觀察,用歷史的眼光、獨特的視角,在良知的驅(qū)使下理性看待中西方之間的文明、人文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并從中對比反思,直言中國在這些方面隱存的種種弊病。的確每個國家和民族甚至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本體,都有其生存發(fā)展所固有的良性特質(zhì),但也會存有影響其生存發(fā)展的負面因素,所以只有在對比中勇于揭示自身的不足,才能不斷改過自新,不斷前行。
我很欣賞他的這種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這是一種穿越時空的思索和對話,是對歷史的直視和感悟,是一種膽略和智慧。對此我頗有同感,歐洲社會即保留了古典傳統(tǒng)的魅力,也輝耀著現(xiàn)代文明的光芒,中華文明悠悠五千年,本來應(yīng)該有著比歐洲更厚重的歷史沉積和更多值得世人仰慕的有價值的精神所在,而我們卻在物質(zhì)文明高度發(fā)展的今天,沒有真正將傳統(tǒng)文明的精髓發(fā)揚光大;人們在追求財富的同時,卻忽略了精神素養(yǎng)的提升,從而缺失了精神文明這一臂膀的支撐,這是前進道路上的悲嘆之處。在這里,我呼吁更多像余先生這樣的有社會良知有歷史和社會責(zé)任感的仁人志士涌現(xiàn),靠他們的言行感召感染世人勇于面對社會和自身存在的缺失,主動學(xué)人之長彌己之短,積極提高國民的人文素養(yǎng),讓我們的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舞臺重新大放異彩。
《行者無疆》真的是一本好書,在這里,我不便多述書中的細節(jié)內(nèi)容,你不妨自己去慢慢賞讀、細細體味、好好享受。
讀書心得體會散文800字篇8
剛從同學(xué)手中得到這本精美的《畢淑敏散文集》時,我看見了“畢淑敏”三個大字印在了書封面的右側(cè),中間還有兩根帶著“太陽”的藤條叢書封面的“縫”里鉆出來,頗有“兩根藤條出墻來”的意思。“真趣味!”說著,我便“推”開了這座“庭院”的“大門”。
《我在尋找那片野花》這篇文章調(diào)起了我的興趣,索性一口氣往后看了下去。
“我明白它們哪天張開葉子,哪天抽出花莖,在哪天早晨突然就開了……”
讀完畢淑敏的“野花”,我感觸頗深。農(nóng)村來的蕎一向被同學(xué)歧視,給她的童年蒙上了一層陰影。經(jīng)歷百般挫折之后蕎長大成人,種種苦難卻還干擾著她。因為家里支撐不起她上學(xué)的費用,于是她拋棄了學(xué)業(yè)成為了一名印刷廠的女工來承擔(dān)家庭的職責(zé)。她的一生就是如此坎坷、充滿創(chuàng)傷,可是也不忘回眸去欣賞那片野花。在她的心中,還儲備著充足的力量和充沛的愛,足以抵擋征程的霜雪與苦難。
我們的心中是否也在尋找這樣一片野花呢?
當(dāng)失敗的絆腳石阻礙了前進的方向,我們能夠從朋友的眼當(dāng)中索取一絲安慰;從教師話語中得到一絲鼓勵;從父母行動中尋到一則啟示……也許,那就是我們在空閑時間中一向?qū)ふ业囊盎ǎ蛑晒﹂_放的野花;當(dāng)我們在迷惘中徘徊,找不到方向的時候,我們能夠放下心中的那塊重石,去公園感受鳥語花香,去書海體驗萬古風(fēng)情,去琴房品味點點音韻,那種樂觀與舒暢不正是我們所尋找的野花嗎?
今年暑假,奶奶叫我彈鋼琴。在練習(xí)下,技術(shù)越來越好。優(yōu)美的音樂充斥了整個屋子。我把奶奶喊來,聽聽我新練的曲子,期望得到一個肯定的贊賞。“還行!”一曲終了,奶奶竟是這樣答復(fù)的。如果在平時,奶奶定會拍手叫好:“好!好!彥彥最棒了!如果換做是我,一星期還學(xué)不會呢!”。我一時被氣得頭昏腦脹,鼻子一酸,只差沒流下兩粒“麻油”。事后,我才明白:奶奶是想告訴我:鋼琴并不局限于這一首曲子,應(yīng)當(dāng)不斷摸索新的曲子,攀上新的高峰。
是呀!我們應(yīng)當(dāng)儲備著充足的力量和充沛的愛,以抵擋“庭院”外的霜雪與苦難。
讀書心得體會散文800字篇9
這本書的封面是不出眾的。
“林清玄”三個大字印在封面正中央,再往左為他的經(jīng)典作品,再是出版社。上下兩塊都是清雅的荷花;上面為一朵花苞被一朵碩大的荷葉遮住了“半面”,而又一朵清雅、正在怒放的荷花又被那荷葉襯著,詩意盎然。而下面是一朵墨荷與一朵粉色的荷花并肩立著,又使粉色的荷花顯得倍加耀眼。
醉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思過方知愛恨;很過方知情深。理智只不過是人生的一部分,感情才是人生的全部。生命中很多事,你錯過一小時,很可能就錯過一生了。
這又是一個滿懷愁苦的作家罷!我思忖道。在我所讀過的作家的作品中,很少有人會以一個輕快自如的筆調(diào)吐露內(nèi)心愁苦的。眾所周知的《鄉(xiāng)愁》,雖寫的婉轉(zhuǎn)真摯,卻也有句“鄉(xiāng)愁是一座墳?zāi)梗以谕忸^,母親在里頭。”的詩句,令人傷感之余,又多了世事的凄楚;剛讀的席慕容的文字,也有優(yōu)雅脫俗的篇章。雖在少數(shù)中我也會情不自禁地笑出來,但思過后留下的又是那種心靈的瘡?fù)础?/p>
就像《月光下的喇叭手》一樣。
“那時月亮很明,冷冷的月芒斜落在他的身軀上,它的影子詭異的往街邊拉長出去。”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與喇叭手的相遇、相知、相思。從字里行間不斷地滲出了喇叭手的鄉(xiāng)愁。一首驪歌貫穿全文,使我讀完后那首歌還在我耳邊、心頭不住的蕩漾。
一只喇叭,被上天吹奏著,音弦操動著老人的經(jīng)歷,撥動著作者的心。“老人專注地吹這首曲子,一次比一次溫柔,充滿感情,他的腮鼓動著,像一只老鳥在巢中無力地鼓動翼翅,聲調(diào)卻像一首驪歌,等他停的時候,眼里赫然都是淚水”我尤其喜歡這一段,這一段把老人的鄉(xiāng)愁描寫的淋漓精致,連無助的鼓動翅膀也是在溫暖的巢中;“聲調(diào)卻像一首驪歌”又近一步說明了老人的悲傷。若不為此,為什么老人對那首曲子感動地滿眼都是淚水呢?
一曲驪歌終了,是是非非散了,生命的紅線被忽如其來的風(fēng)扯斷了;唯有封面那不起眼的墨荷,正在獨憐倒影。
讀書心得體會散文800字篇10
“愛別人,也被別人愛;這就是一切,這就是宇宙的法則。為了愛,我們才存在。有愛慰籍的人,無懼于任何事物,任何人。”這是法國人彭沙爾對愛這個猜不出、摸不透的字的理解,而畢淑敏也自她的散文靜靜地訴說著她心中對愛的理解。
畢淑敏的散文短小卻又使人覺得鮮美,她的散文就好比一場愛的盛宴仔細品讀她的散文,時而波濤洶涌,震撼心靈;時而溪流娟娟,滋潤心田。靜靜回味她的散文,新鮮卻富有高深的哲理性,她將一個女人細膩的情感描寫的淋漓盡致,且不夾帶小女人的惺惺作態(tài),顯得大氣非凡。
畢淑敏她是一名醫(yī)生,通常醫(yī)生都被我理解為淡漠的,原以為她的散文也應(yīng)該是冰冷的。讀過后,我才知道我的一切原以為都被我自己給否定了,所有的自認為都是錯誤的。在翻過一頁一頁紙張的瞬間,會感應(yīng)到她筆下字里行間滲透出的暖暖溫馨,她是一個內(nèi)心豐富且又柔軟的作家。讀她的散文,會讓人有一種很清新的感覺,那是一種很好的感覺,像是一棵植物剛長出嫩芽的感覺,很柔軟。她的散文題目是簡簡單單的,文字是簡簡短短的,但正是這簡單、簡短,將原本簡單卻又不簡單的愛描述的無與倫比,這是一種無可比擬的風(fēng)景,是生命的核心,同時也是生命存在的意義。
在畢淑敏的筆下,愛仿佛是大海,是經(jīng)由千百條小河流水匯合而成的,包括了家庭之愛、戀人之愛、對生命的愛、對幼小兒童的愛由小變大,由少變多。雖然愛的內(nèi)容不同,表達方式不同,卻殊途同歸,凝結(jié)成天界沒有而人間特有的最美好的結(jié)晶,閃耀著無與倫比的光芒
在這個物欲飛速膨脹卻缺乏愛的時代,在森林、草原被高樓大廈取而代之的空間,愛可以說是世界級的保護資產(chǎn),可又有多少人意識到呢?包括我的爸爸媽媽嗎?很顯然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她,只有畢淑敏這個從醫(yī)的女人,她用愛裝飾自己,用愛教育后人,讓排山倒海的愛使生活更具激情,讓生活更加的浪漫。
愛別人,也別人愛;這就是一切,這就是宇宙的法則。我們不僅要愛自己,更要愛別人,或許還可以愛別人的別人。為了愛,我們才存在。有愛慰籍的人,是無懼與任何事物、任何人的。愛就像是一條娟娟的細流,滋滋地流淌在我們的心頭;愛也像是一朵靜待盛開的花骨朵兒,靜靜地等待有心人來將它滋潤。
讀書心得體會散文800字篇11
《朱自清散文集》——是伴我走過這個暑假的“好朋友”,我非常喜愛讀它。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散文集,朱自清先生的情感憑著文字在書中流淌,讓我覺得散文就像是一篇篇情感的記錄,告訴我們生活中的點滴感受。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看《匆匆》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我們曾經(jīng)學(xué)過的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燕子飛走了有飛回來的時候。但是,只有時間去了,為什么不復(fù)返呢?是啊!時間一但過去了就不會再來了。“今天、明天和昨天”,時間在慢慢的流逝,可見它是多么的匆匆啊。看著文章里時間從飯桌上溜走,在洗手的時候,從水盆里流逝,讓我想到自己的時間也在不經(jīng)意間流逝,這多么可怕!最可怕的是,我在學(xué)校里課間休息和同學(xué)玩鬧、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的時候、在家里偶爾會拿起平板電腦玩游戲消磨時間的時候,時間就這樣無聲無息、不知不覺的過去了。時間走得那樣的悄無聲息,又是那樣的如箭如梭。時間都去哪里了?我知道,時間猶如生命一樣,在生活和學(xué)習(xí)中要利用好每一分鐘,珍惜每一天,做好時間的小主人。
《背影》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感激,這是一篇記事的回憶散文,敘述了:朱自清先生離開南京到北京讀大學(xué),父親送他去火車站照顧他上車并給他買橘子,在火車站月臺爬上爬下時的動作和背影,此時的兒子感覺到了父親的偉大,
通過細致的動作描寫來流露出父親對兒子的關(guān)愛和付出,同時也表達了兒子對父親深深的敬佩和懷念。讀完后我想想自己,每天清晨做好早飯的媽媽來到我床前叫醒我的時候,我總是那么的無奈和抱怨,每天晚上在燈下、在桌前陪伴在我身旁還是我那和藹可親的媽媽,我卻感覺不到什么,難道要等父母離去的時候,才明白他們那份無私、偉大的愛嗎?
書中的字里行間中,我體會到了朱自清先生的真情實感,更讓我也聯(lián)想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明白生活中的道理。這本書是我永遠的朋友,值得我們認真閱讀、細細品味!
讀書心得體會散文800字篇12
朱自清是現(xiàn)代中國著名的詩人和散文大師。大多數(shù)人對朱自清的詩不是很了解,但是說起散文,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篇《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讀完這篇文章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不止是我,我的一些朋友讀完以后也被感動,那么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我想《背影》之所以能感動讀者之處,在于對父親的這種回憶,最重要的是他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情感。《背影》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個片段:一是胖胖的父親蹣跚地穿過鐵道,跳下去又爬上來,就是為了給兒子買橘子;二是父親的來信:“我身體平安,惟有膀子疼痛的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寫得平靜自然,不能不使我們感動,我們不能忘記這兩個動人情景,不能忘記父慈子愛的誠摯之情。
《背影》讓我感受到了深切的父愛。當(dāng)父親遭遇雙重災(zāi)禍陷入困境時,在謀事與送行之間再三躊躇,最終,他把天平的另一頭——兒子路途平安看得更重。這種愛子之心情深似海,使我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背影》,簡簡單單的文字構(gòu)架了深深的愛,令我回味。愛是不經(jīng)意的,愛是如此的平凡,可能也正是它充滿愛,才會讓我感動。
父愛如山,深沉嚴格。父親粗大的手,撐起整個家;父親寬闊的肩,是子女的靠山;父親辛勤勞作,無怨無悔;父親教導(dǎo)子女,為人應(yīng)該自強。
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父親給我們寄予厚望,參與規(guī)劃我們的未來,給我們提供學(xué)習(xí)的機會和條件,不時地鼓勵我們,激勵我們創(chuàng)造自己的理想人生。
父親對我們付出太多太多了,他對我們傾注了極大的關(guān)懷和愛護,我們有孝敬他,報答他對我們的辛勤勞作和養(yǎng)育之恩。他對我們付出了這么多難道不值得我們?nèi)バ⒕此麊幔课覀円W(xué)習(xí),積極上進,讓父親高興。在這說一句:父親,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