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讀書心得800字作文
在寫心得的過程中,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思路。寫好莊子讀書心得800字作文是有技巧的,接下來給大家分享莊子讀書心得800字作文,方便大家學習。
莊子讀書心得800字作文篇1
第一次花這么長時間讀完的一本書(沒錯,光是這個星期就看了四十多個小時);
第一次讀到的和歷史軌跡有所重合而且能經得起推敲的一本書;
第一次不希望被拍成影視劇的一本書;
第一次讓我想好好了解那個時代的一本書……
這本書得來純屬機緣巧合,而一開始打開它的我是看不下去的。看到女主是穿越的,但并不是光環加身一路開掛,而是過著平平凡凡沒事兒還捎帶驗個尸破個案的田園生活,我覺得和我想象的有點不一樣。后來火伴陸陸續續的出現讓我覺得有了看下去的動力。及至花木蘭“讀檔重來”,帶著三十多年的經驗和一身怪力的升級作弊系統,我好像和她一起重回黑山,一起經歷了那段同火把臂同歡又共同患難的日子。很多人和事都和原來不同了,但歷史的基本軌跡并沒有改變,而木蘭這只蝴蝶好像把所有人都扇到了比原來更好的結局。
花木蘭教會了同火認清自己的價值,所以她得到了同火的情誼;花木蘭教會右軍尊重生命,所以她被三軍稱為“玄衣木蘭“;花木蘭勇猛過人而又謙遜有禮,所以她得到了陛下的信任和女子兒郎的仰慕。王猛將軍的細膩維護,阿單志奇的成熟周全,吐羅大蠻的魯莽直率,那羅渾的爭強好勝,若干人的精貴無賴,陳節的衷心耿耿,狄葉飛的敏感自強……還有鄭宗,素和君,赫連明珠,阿單卓,蓋吳,拓跋燾,拓跋晃,庫莫提……一個個熟悉的名字都有血有肉地活在屬于他們自己的世界里。
而我不希望被拍成影視劇是因為我覺得不會有那么一個人能擔得起木蘭這個角色,她的堅強,她的勇敢,她的隱忍,她的負責如果不能在影視里原原本本地表現出來,那么我寧愿沒有那個影視化的花木蘭。
本來想寫的詼諧一點的,奈何寫出來就由不得自己了總之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充滿了熱血,也不乏冷酷和幽默。盡管是理想化的歷史,但還是希望所有人能在這個理想里過得平安喜樂,有聲有色。
莊子讀書心得800字作文篇2
今天讀完了《莊子》之《養生主》篇。本篇雖短,卻讓我思索回味良久。
《養生主》全篇通過層層遞進的闡述,說明養生之道在于順其自然。
全篇分為六層。第一層講人生有限,不能把光陰虛度在孜孜追求于無限的小知上,不應以搏求善名而為善,而應當拋卻繁雜外物,“緣督以為經”,秉承事物中虛之道,即追求內心的自然之道。
第二層通過皰丁解牛的故事,進一步說明處理事物應通過事物全貌,分析掌握事情的內在聯系,然后以“以無厚入有閒”,方能游刃有余。說明養生之道在于“因其固然”。
第三層通過右師之介,說明形體殘全在于天而不在于人。更進一步說明世間萬物皆是順應自然的變化,而不是限于人為的因素。故順其自然方能得其中道,得其中道,方能養生。
第四層通過澤雉說明精神的自由勝于物質的滿足,自由之重就在于自由乃是順其自然的體現。故人應當掙脫身體外物的束縛,追求領會宇宙本體和內心本質的精神。
第五層通過秦失三號而出的故事,說明情感亦應順從自然的變化。“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生離死別,在莊子看來竟是那樣的從容。當然,莊子安命的思想并不是消極避世的觀念,而是讓人順其自然。既然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是不可避免的,就不應將自身為其陷入過度的悲傷痛苦之中。結合上篇的《齊物論》,莊子認為世間萬物,包括人的情感都是齊一的,那么生死亦是齊一的,因此,即使生離死別,悲痛的情感亦應當適可而止,三號而出。“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順其自然,則死亡亦如解人生倒懸之苦。
第六層,通過薪盡火傳的比喻,說明以薪代表的外物雖然會燃盡而不可傳,但以火代表的精神是不滅的,會永遠傳承下去。
通過逐層講述,從而說明世間萬物、人之情感都應順應自然,而真正的精神生命將會永遠相傳。故養生之道在于精神建構,而不是身體外物的滿足。
莊子讀書心得800字作文篇3
莊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他的文章充滿了想象力,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正如《秋水》,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用淺顯易懂的方法,向我們闡述了做人之道。
文章寫到:“秋水時至”河伯在自己的領域內看到“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就以為他所看到河水開闊雄壯,是無可比擬的,但當他來到海邊時,見到大海“不見水端”的遼闊壯觀時,他為自己的見識淺薄而感到羞愧,而整篇故事就是以河伯見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有限,只有經過比較,才會顯示出自己的不足,而如果驕傲自滿,就會怡笑大方。
例如,明末的李自成起義。起義軍殺敵勇猛,于公元1644年農歷三月十八日攻進北京城。明朝滅亡了,但李自成和起義軍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將士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守紀。整天吃喝玩樂,聽歌賞舞,他們忘記了他們的對手——一直想打進山海關的清軍。后來,吳三桂聯合清軍向起義軍發起進攻,竟沒有一位將士肯應戰,李自成只好親自出馬,倉促應戰,最終以失敗告終。短短的42天,這支強大的隊伍失去了戰斗力,原因在于起義軍和李自成自以為已經勝利,有了榮華富貴,不用再擔心什么,只管享樂,放松了警惕,最終敗在清軍手里。
聯系到我們現代社會中,也不乏“河伯”、“李自成”這樣的人。古語有云“滿招損,謙受益”,李自成雖然開始時攻進了北京取得了勝利,但他最后卻敗在了自己的驕傲自滿上,并為此賠上了自己的性命。而河伯剛開始時確實很自滿,但幸運的是,河伯繼續往下走,讓他看到了汪洋大海,當他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時,就立即改正了態度,所以,最后他受益了。故在現代這個物欲充實的社會中,抱著不可一世虛夸的態度,終有一天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宇宙無限,更顯得人類是多么的卑微渺小。我們只有抱著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態度,拋棄自滿,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不斷的開拓進取。
莊子讀書心得800字作文篇4
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莊學的創立者,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老莊”。
與孔孟的克己復禮不同,他崇尚浪漫與自由,敢于想象和變通。而他的浪漫主義思維也在《莊子》一書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假使將孔孟喻作鐘鼎器樂,那么莊子便似一支不知天上人間的狂想曲,他的人生樂章中飽含了自由的渴望與追尋。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如“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再如“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送賷。吾葬具豈不備邪?”一字一句,都流露著莊子對超然自由的向往。
假使將孔孟喻作教授文明禮儀的典籍,那么莊子便似一本思想啟迪的教材,他的內頁中滿是人生的哲理與對自然的參悟。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在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如“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再如“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一揚一頓,都散射著莊子對萬物自然的透析。
假使將孔孟喻作載動歷史發展的長河,那么莊子便似其間蕩漾的木舟,他的船體上斑駁的盡是對生死的淡泊。”如“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如“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圣人則以身殉天下。”再如”人之生也,與憂懼生。壽者惛惛,久憂不死,何之苦也,其為形也亦遠矣。”一思一慮,都散發著莊子超然物外的魅力。
莊子,不可不謂是一位集莊嚴與浪漫為一身的偉大思想家。任千載悄然而逝,他的理論與思想都仍宛若明月高懸,照耀著國人前行。
莊子讀書心得800字作文篇5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人們把孔子稱為“圣人”,稱莊子為“神人”。 之前看過于丹的《論語心得》之后,我又在暑假中閱讀了于丹《莊子》。
最初知道莊子,是從一首詩“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雖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覺得詩句挺特別。后來知道莊子寫了逍遙游,逍遙游代表了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對世俗社會的功名利祿及自己的舍棄。
如果說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莊子就是道家的化身。莊子留給我們的,是他那些充滿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莊子一生窮困潦倒,卻能超越貧困樂在其中,莊子能言善辯,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嘲諷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莊子的文章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充滿了尖酸刻薄的諷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為,經常令人瞠目結舌,又令人拍案叫絕。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于死亡,他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而莊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他的《逍遙游》。
莊子是一個有智慧的人。雖是一個幽默而有涵養的人,但并不是一個衣食無憂的人,他貧窮到極點,處處求人,等米下鍋德地步。
在于丹《莊子心得》里,我很喜歡“境界有大小”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對事物的判斷,也可以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站在大境界上,就會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無為。 世間的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世間的小,也同樣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因為真正的大小不僅在眼界之中,還在人的心智之中。比如一個太大的葫蘆,惠子因為“其堅不能自舉”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認為它沒用,莊子卻說;你怎么就認定它非要剖開當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有人將可以抗凍的家傳秘方用于使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凍傷,而世代漂洗為生;有人卻高價買了此秘方使吳國兵士不被凍傷在向越國發起的水戰中大獲全勝,而裂地封候身價倍增。
所以每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人們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規地去判斷事物地價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價值
順應外界,與外界相處要通達,而內心又要有所堅持,這樣才能在復雜社會中不迷失自己。
莊子讀書心得800字作文篇6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人們把孔子稱為“圣人”,稱莊子為“神人”。之前看過于丹的《論語心得》之后,我又在暑假中閱讀了于丹《莊子》心得。
最初知道莊子,是從一首詩“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雖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覺得詩句挺特別。后來知道莊子寫了逍遙游,逍遙游代表了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對世俗社會的功名利祿及自己的舍棄。
如果說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莊子就是道家的化身。莊子留給我們的,是他那些充滿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莊子一生窮困潦倒,卻能超越貧困樂在其中,莊子能言善辯,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嘲諷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莊子的文章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充滿了尖酸刻薄的諷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為,經常令人瞠目結舌,又令人拍案叫絕。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于死亡,他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而莊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他的《逍遙游》。
莊子是一個有智慧的人。雖是一個幽默而有涵養的人,但并不是一個衣食無憂的人,他貧窮到極點,處處求人,等米下鍋德地步。
在于丹《莊子心得》里,我很喜歡“境界有大小”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對事物的判斷,也可以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站在大境界上,就會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無為。世間的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世間的小,也同樣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因為真正的大小不僅在眼界之中,還在人的心智之中。比如一個太大的葫蘆,惠子因為“其堅不能自舉”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認為它沒用,莊子卻說;你怎么就認定它非要剖開當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有人將可以抗凍的家傳秘方用于使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凍傷,而世代漂洗為生;有人卻高價買了此秘方使吳國兵士不被凍傷在向越國發起的水戰中大獲全勝,而裂地封候身價倍增。
所以每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人們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規地去判斷事物地價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價值
順應外界,與外界相處要通達,而內心又要有所堅持,這樣才能在復雜社會中不迷失自己。
莊子讀書心得800字作文篇7
在那個紛亂的戰國時代,誕生了一位神人。他逍遙自在,不懼生活的窘迫,不被名與利束縛,追求心中的大道,他超越了世俗,保持著內心永遠的寧靜,他就是莊子。
莊子的灑脫,談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極難。
莊子的灑脫來自于他對名與利的超越。聽過這樣的故事:有次莊子去梁國,找他的朋友惠子,惠子當時身居宰相的高位,聽到眾人說莊子的能力在他之上,可能會代替他的位置,惠子一下子就慌了,連忙派人全城搜捕莊子,可莊子卻不請自來,用鹓鹐和貓頭鷹的故事告訴惠子自己的志向不在名利。又有楚國人來請莊子出仕,也被莊子用自己寧愿在爛泥里快活的說辭給拒絕。試問天下能有幾人能夠像莊子一樣對名利如此淡泊。天下人大多深陷名利的泥潭里無法自拔,為著家財萬貫,名垂千史,在人世間苦苦掙扎,卻在泥潭當中越陷越深,追名逐利的惡性循環永遠看不到盡頭。可莊子卻是社會中的一股清流,他即使在窮困潦倒的處境下,仍是不肯向名與利低頭,正是因為他超越了名與利的束縛才達到了自由的境界。
莊子的灑脫也來自于他對生與死的超越。莊子認為每個人都是氣息,居住在形體之中,而死亡不過是又使形體回到了氣息,是經歷過一生之后的解脫和長眠。面對親人的去世,他能放聲高歌,而不是在親人離世的悲傷中痛哭,這種灑脫便是來自于他對生死的看淡。生與死連接著兩個世界,莊子看透了生的喜悅也看透了死之后的長眠,他一生逍遙自由,既不樂生也不哀死,倘若世人都能像莊子一樣看透,生活之中也會少很多哀聲吧。
莊子的灑脫還來自于他對道的理解與超越。作為道家學派的代表,他將道的含義盡情詮釋。《庖丁解牛》中很好的展示他的志向,那就是順其自然。當然莊子也的確做到了這一點,他不是過生活,而是跟著生活,從不妄為,只是獨處陋室,耕于田野便也同樣樂得自在。至于他對道的超越,那便是他那種逍遙不羈的人生態度,那種高深的境界,實在是眾人難以到達的地步。
我們雖不是莊子,也很難達到他的境界,但我們每個人卻都可以學習莊子,學習他的灑脫,學習他的超越。擺脫名利與生死的束縛,踏遍紅塵看透紅塵,永駐內心的靜謐。
莊子讀書心得800字作文篇8
一談到莊子,我們不由得想到道家創始人老子,他是老子的弟子。思想上都追求“得道”,精神上追求“超然物外”。莊子更注重對個體的重視,讓人更加重視身體、生命,也就是注重于養生。
《莊子選注》中,有一則《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這是一篇語錄體議論文。文中兩人,一力辯,一巧辯;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讓讀者看后會心一笑而又沉思良久。
本文講述兩位辯論高手,由在池中游來游去的儵魚引起聯想。其題雖小,其旨甚大。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這場辯論引向深入。讀完文章,不得不感嘆兩人在辯論中反映出的敏捷思路與睿智的交談,令人拍案叫絕,無不折服于他們的“善辯”。頭一回讀完,心中不時佩服兩人的才辯,也不由得會心一笑。
濠梁之辯”,在莊子看來,物與自身是渾然一體的,所以才能體會到釣魚的快樂,不過從莊子以“安”字,反駁惠子,體現了他的詭辯風格。
“惠子相梁”選自《莊子秋水》,文中惠子在魏國做宰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挑撥他倆之間的情誼,為此惠子在國都搜捕幾天幾夜,莊子把自己比作“鹓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形象地說明自己鄙棄功名利祿的立場和志趣,諷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祿又無端猜忌他人的丑態。
可見,莊子本人是把世俗名利看輕的,對于外界的誘惑,他可以做到言行如一,潔身自好。
《莊子選注》這一本書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追求著虛無縹緲的理想世界。體現了莊子的虛無主義,書中蘊含著高深的哲學理念,處處都引人深思,有的可能長時間都無法琢磨透。
在我看來,道家這一學派的思想是一門深奧而不容易嚼透的學問。正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認為道是一切事物的起源,有了道便有了一切,莊子作為道家的創始人之一,對道的貢獻也是不可忽視的。
作為一名初一年的&39;學生,可能我對《莊子選注》中的文章的理解只是一知半解,但是它已經深深地植入我的大腦深處,在今后的學習生涯中,我將力求讀懂它、理解它,并且我將以其中我所認可的思想來指導我的人生觀。
莊子讀書心得800字作文篇9
四月桃花芳菲之際,我第一次與《莊子》相遇。
那天在圖書館,爸爸執意讓我借下這本《莊子》,對于古典名著,我一直提不起興趣,但是易中天的這部中華經典故事系列,精心挑選23個經典故事,36幅匠心打磨的古典插畫,重塑更加現代化的莊子形象。它確確實實地改變了我對古典名著的看法。就在所有詩人都認為是“桃花蘸水,春意將老”的芳菲四月里,我卻在書香里找到了一番別有風味的領域。
莊子,原名莊周。他寫這書的時候,已年過七十。莊子一生貧窮潦倒,但在書里卻不寫自己的人生故事,也不寫達官貴族們的宮斗瑣事,這個可會講故事的老頭只寫了一些大自然中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看似無關聯卻緊扣著結尾以水為鑒的道教,成為了傳世名作中的不朽之籍。再加上易中天先生的現代文注解,讓我對這本傳世名作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整本書里,我最喜歡的章節是那一個“農場的故事”。這一章概括了整本書中的思想源泉,里面講了什么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在“農場的故事”這一大章里分為幾個小故事。以“沉默的豬”為例。說到有只豬要給先祖祭祀,拿去犧牲,于是豬不樂意了,官員勸他說:“豬啊豬,你為什么不開心呢?你將會被莊重地放在雕花的瓷盤里。拿最好的白布鋪在桌上,你看怎么樣?”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莊子的意思也不難理解,一只豬,最好的待遇就是把它留在圈里吃糟糠,而不是什么雕花的盤子。道理人人都懂,但當今社會許多人卻做不到。名利是很重要,可在生命面前卻什么都不是,但在當今社會,許多人,卻為了名利與名聲丟掉了本心。他們的結局不也和這頭豬一模一樣嗎?
是啊,在這一章最后的故事當中,莊子拿馬舉例,最后一句“此馬只真性情也”道破了真諦。無拘無束的在田野上奔跑,才是馬刻在骨子里的天性。我們不也一樣嗎?
我認為事實上沉默的豬、飛馳的馬,乃至莊子及整個道家要講的都是這個道理: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的價值在于自由,因此最重要的是無拘無束,活出自己的真性情,那才叫無愧于人生!
莊子讀書心得800字作文篇10
莊子認為,一個人要想有自己自由的棲息地,就不要受拘與外物,外物總是短暫而易腐朽的,而生命靈魂才是永恒。不要做財富的奴隸,要做財富的主人,這樣,人才能真正的逍遙。否則,就可能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失去人生對逍遙的享受。
自由的棲息可以讓疲憊的心得到安歇,讓壓抑的心得以釋放。自由的棲息需放得下繁華,耐得住寂寞,達到“物而不物”的境界。若是心戀浮華,不舍喧囂,終不得心靈的安頓。
現實當中,一些事情是我們無法放下的,那樣的境界我們很難達到,但是我們應該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生活沒有必要有太多的彎子,彎子太多會使你的心情沉重,影響你的情緒,導致惡劣的結果。其實,只要你夠純粹,把握住人生最重要的真諦,你會覺得前景一片廣闊。
有的人對生命有太多的苛求,弄得自己生活在筋疲力盡之中,從未體味過幸福和欣慰的滋味,生命也因此局促匆忙,憂慮和恐懼時常伴隨,生活實在是糟糕至極,要知道月圓月虧皆有定數,豈是人力可改變的?不如適可而止,有選擇的放下執著,給生命一份從容,給自己一份坦然。
人生一世,誰總是一帆風順?“物而不物”會另有收獲,對于物欲的追求和執著,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
《莊子·田子方》中有一句話:“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意思是說:最可悲的事,莫過于心如死灰,而身死了倒是其次呢。這說明人的心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如果總是對一些事情耿耿于懷,放不下,就會心靈閉塞,好像被繩索牢牢困住,心之將死,無法將他們恢復元氣。他們就像一個蠶蛹,用厚重的繭把自己捆縛了起來!
放下很難,可能會帶來一時的損失和心痛,可是真正放手后會發現所有的糾結和煩心反而會轉化成一片海闊天空,放下是一種感悟,一種心境,是一種對外部事物進行取舍、輕重緩急、遠近厚薄的把握,放下你該放手的東西,你會擁有快樂的人生!何不每天在清新的陽光中過日子,洗練一份仁厚清凈的心境,無憾無悔的走到生命盡頭,拋棄一切塵世的煩擾,留一份開闊的天空給心靈安個家。
莊子讀書心得800字作文篇11
《莊子心得》是于丹對莊子的思想以通俗的文字傳達給讀者的一本書。在沒看這本書之前,我對莊子的印象就是“逍遙游”,并顧名思義地認為他持的是一種無所謂的生活態度,以致他覺得“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是最好的一種生活狀態。其實,在我看完這本書之后,才真正理解莊子心中的“逍遙游”是什么。
確實,“逍遙游”是莊子眼中最高的人生境界,他并不僅僅是說追求生活上的逍遙,更是追求心態上的逍遙,從外物中去獲得心靈上的自由舒暢,正所謂“乘物以遨游”。
我喜歡莊子說的一句話——外化而內不化,講的是人不應受外物一切不好的影響而動搖了內心的真實想法。外界的言語,社會的潮流,多多少少會左右著我們的思想,當我們看到別人有一部蘋果手機,或者是說看到周圍人都熱衷于玩切水果游戲,我們是不是有必要去跟風呢?也許你之前生性節儉,或者不愛玩游戲,那么是不是去改變你的習慣呢?其實不然,一旦人容易被外界所影響,那就會迷失了自己,沒有了個性,更重要的是,你丟的可能是你最初的夢想。所以,莊子讓我懂得了順應與堅持的道理,順應當下,不去抱怨,不去盲目追隨,遵循自己的本性,堅持自己的原則,人才能活得自在,活得不勉強。
關于生死,莊子的觀點給我莫大的釋懷,在莊子看來,生與死是一種物質形態的轉變而已,人只不過是一團氣,死了回到大自然之中,回到他最初到來的地方去。正是這種看似合理的解釋,莊子面對妻子的去世才能顯得那么坦然淡定,才會擊鼓而歌。對待生死,很多人都無法正確保持一種健康的心態,害怕死的到來,不管是自己還是親人。也許,莊子的生死觀是讓自己消除恐懼最好的解釋,我們不必為死而過度悲戚。
是的,莊子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別有的人生觀,讓我從心底有種坦然的感覺。我想,逍遙游的精辟之處就在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