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心得感想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心得感想(精選篇1)
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是一個自卑的人,雖人我在人前會表現的大大方方,但其實就是為了掩飾自己的自卑。
我曾以為優秀的人是不會自卑的,但后來慢慢的發現身邊一些我認為比我厲害很多的人,他們都會有自卑的時候,畢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也許只有井底之蛙不會自卑吧。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里面也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所以自卑不全是無益的,反而可以促使我們進步。
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太過于自卑的話,會對生活失去信心,凡事都不敢做,這樣的話是很難進步的。而且可能也會導致產生自卑情結,從而通過錯誤的方式來獲取優越感。
什么是自卑情結?
阿德勒說:“如果在面對一個棘手的問題時,一個人感覺自己無能為力,由此產生的情緒就叫作自卑情結?!?/p>
我曾經有一個同事,總是喜歡在我們面前夸耀自己擁有的東西,比如去哪里旅行了,買了什么好東西,去哪個高檔餐廳吃飯了等等。我們聽后其實并不羨慕,反而覺得她挺悲哀的,通過炫耀來獲得優越感和存在感。這是這種優越感是虛的,并不能減少她的自卑感。
阿德勒說:“因為自卑感會讓一個人感到焦慮,因此,他就會尋找優越感來補償自己的情緒,但是,這樣做的目的并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將真正的問題掩藏起來。于是,他的活動受到了限制,他會致力于如何避免失敗,而不是努力解決問題。困難所帶給他的只剩下彷徨、猶豫和退卻了。”
所以,還是要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但并不因此而自卑,而是努力去改善。比如最近挺火的視頻號集結來一群來自全球各地,各行各業優秀的人,真的感覺每時每刻都在被碾壓,他們真的是太優秀了,分享的很多東西,我之前連聽都沒有聽過,差距實在太大。但是如果因此因此而裹足不前的話,那么這一輩子就注定是平庸的了。所以我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努力在自己的領域精進,不盲目和別人攀比,而是和昨天的自己比,只要自己在不斷進步就好。
最后引用楊絳先生的一句話:“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臺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p>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心得感想(精選篇2)
可能我對好多事物的理解都是錯誤的,比如“自卑”這個詞,本來我覺得這就是一個貶義詞呀,可當我看了《自卑與超越》這本書后,它告訴我,這只是一個狀態,它本身并沒有錯,而為什么被很多人認為不好,是因為無數的人無法用正確的方法去面對它,以至于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響。比如很多自卑的人,會用某方面的優越感來遮掩自卑感,而不是努力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
自卑的確是一個不太好的狀態,但是這本書告訴我,自卑的狀態是可以改變的,而且自卑的人如果能超越自我,那么甚至可以獲得比常人更大的成就,因為他們常常需要思考,在一個更低的狀態下進行提升,他們常常需要給自己打氣,不斷得從失敗中爬起來,這會讓他們擁有常人難以擁有的堅韌品質,我想這也是這本書的名字里為什么會“超越”兩個字吧。
我曾經也是一個自卑者,在溝通這個方面。我一直不知道如何與別人交流,會因為自己的話無法逗笑別人而感到沮喪,也會因為找不到話題而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擁有有趣靈魂的人。曾經我一度認為這輩子就這樣了,可是常常覺得不甘心,好不容易來世間走一遭,怎么能這樣算了呢?于是我瘋狂的查資料,看書,我不相信還有用心學不會的東西,事實上正是如此,我慢慢得學會了如何溝通,如何正常的聊天,雖然有的時候還是會找不到話題,但已經好多了。
小時候,身邊的人都說“這小子很聰明”,那時的我覺得,我只要稍微努力一點,就能把這件事做好,要么是覺得剛剛懂了一點就不再深入學習了,覺得這知識太簡單了,可后來我錯了,我才發現,我的聰明也僅僅是和大家一樣,我剛剛學就能明白的,他們也都明白,而我不明白的,他們也明白。我明白了不要光想著“我以前不會只是因為我懶,只要我學就一定能學好”這樣的話,這是最無用的,若是我們懶人可以靠這個,那對于那些十分努力的人是極其不公平的,就如同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已經不希望別人再告訴她“你很漂亮了”,就如一個本來很努力的孩子,你卻告訴他你是因為天賦好才成功的,而忽視了他的努力,也許他本身并不比別人聰明,只是他比別人努力很多很多。我們更需要重視努力,而不應該總是盯著天生的東西,這東西本來就已經無法改變了,從出生的那一刻起。
有一句話不是挺好的么,成功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賦,99%的汗水其實比1%的天賦要重要得多,畢竟天賦改不了,而汗水可以自己打拼,大家都是平凡人,誰也不比誰聰明多少,而且天賦這東西,我個人感覺也分為天生的天賦,和后天的天賦,我們要多找找學習的方法,比如背個英語單詞,你強行記憶和我聯想記憶,肯定不一樣,可能有的人就覺得我天賦好,其實不然,我只是用對了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后天可以形成的天賦。主觀上,我是認可大部分的東西都可以形成后天天賦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去尋找這樣的方法。
今天是假期第四天,我在家看書,可以說只有一點點收獲,有一點沮喪的同時,我也很高興,這說明了,我正在做一件不是那么容易被別人超過的事情,也許一開始會很難,很慢,但只要堅持做下去,一定能有所改變的,我還有一個想法,我希望從自己從一個小白到最后的聊天能手的過程,整理出一套天賦模型,可以教給以后有同樣困惑的人。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心得感想(精選篇3)
如果你問一個人“你自卑嗎?”多半別人可能會說“不,我不自卑?!笨墒敲總€人心里或多或少會有一點自卑??赡懿皇窃诂F在,是在過去。也可能只是針對某一方面。但這種情結不會伴隨一生。人非常聰明,會尋找方法讓自己擺脫這種自卑情結。尋找自己的優越感。
我的自卑感是從上大學開始的,這種自卑源自于對比。來自小縣城,一心只知道讀書,在見識到了廣闊的天地時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別人會討論自己從來沒聽說過得名牌衣服、會用自己從來沒見過的護膚品、會討論各種自己不知道的時事要聞、會在講臺上自信滿滿的用英文演講、會在辯論會場上激情澎湃、會嘲笑我帶著東北口音的英語發音、會第一時間把院系的各大要聞,各種關系打聽的清清楚楚。這對一個每天只知道學習,完全沒有抬頭看過世界的高中生來說是巨大的沖擊,可這只能是沖擊。
我憑借多年學習積累的自信篤定自己可以很快趕上。我用了整整三個月像剛學英語的孩子一樣糾正每個發音。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去河邊讀英語。找各種機會練習英語交流。參加口才藝術課程,參加辯論賽徹夜準備。制定一年的提升計劃。泡在圖書管理看各類之前沒聽說過的書。聽BBC、聽VOA,參加社團,積極投身其中,學習法語。軍訓時也不放松。一切都那么充實,一切都在像好的方向發展。
就在我覺得一切變得越來越好時一件事情發生了。我戀愛了。這種從未體驗過得感覺讓我放棄了一切計劃,每天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一年后一件更可怕的事情發生了,我失戀了,這次打擊是致命的,讓我對自己徹底失掉自信,在自卑中苦苦掙扎了六年。直到六年后我才找回了當初那個陽光自信,積極向上,永不服輸的自己。我愿意分享著六年苦苦掙扎的經歷,以及慢慢找回自信的過程。
這件事之所以會產生致命的打擊是因為它第一次讓一個優等生意識到,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事情努力就會有結果。終有自己無論怎么努力都無法改變的事。例如自己不能理解為什么一個跟自己談戀愛的人還要跟前女友勾勾搭搭。不能理解為什么一個前女友有足夠的底氣給自己打電話叫板。我當時給自己唯一的解釋就是他不愛我,并且漸漸的意識到讓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愛上自己是不可能的。這種關系過于消耗人的能量,只能果斷舍掉。
關系是舍掉了,但是這段關系給自己留下的影響和印象卻如影隨形。1它讓我產生了深深的無力感,讓我覺得有些事情你再努力都沒有用。2它讓我覺得自己不可愛,讓我覺得任何了解自己的人都不會喜歡自己。不敢在別人面前展現真實的自己,生怕自己哪句話說錯了別人就會討厭自己。
自卑感的獲得是一瞬間的事,但是把它驅逐出去卻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不會因為別人告訴你你很棒就變得自信。也不會因為看了一些雞湯和道理就能重得自信。他是一個一點點建起的過程。就像建一座房子,需要一塊磚一塊磚的壘上去,直到有一天自己抬頭發現自信的小屋已經建起來了。這里的每一塊磚都各不相同。有的磚代表你做成功的一件事,有的磚代表你跟好友一次愉快的出行,有的磚代表家人的理解與支持,有的磚代表別人的肯定與表揚。可能開始有很久都壘不起一塊磚,也可能有一天突然明白了很多事,壘了很多磚。
對我來說你最初的自信重建,環境很重要。在一個相對平和溫暖的環境里一點點的建立自信。從剛開始的聽別人說,自己不敢插話,到漸漸的成為其中一員。慢慢給自己定位,同時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專業和業務能力,確保言之有物,至少做到準確,專業。讓自己一點點的,從小的困難克服到大的困難。是打怪升級的過程。幸運的是又遇到了一個引我上路的人生導師。漸漸的這段自卑的經歷就這么過去了,而我也對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和定位,不會因為某個人的話和態度對自己產生懷疑。
自卑是一種經歷,克服自卑是重新認識自我的過程,是超越的過程。相信每個人都能克服內心對自己的不認同,接受所有人都有缺點也有優點。沒有人是完美的,相信即使不夠完美,人生也可以很精彩。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心得感想(精選篇4)
書里提到大部分女孩子在青春期時期就對自身的女性身份感到自卑,由于對自己身份的由衷不滿,進而展現對男性的由衷敬佩。
她們會用很多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男性的這種仰慕:有時她們會表現出對男性的厭惡和逃避;有時,雖然她們喜歡男性,卻會在男性面前表現的異常羞澀,甚至連話都說不出來。她們無法面對有男性參與的集會,遇到這種情況時也會非常尷尬。當她們年紀增大時,雖然也會口頭表達出想結婚的意思,但卻遲遲沒有任何行動,她們不和異性接觸,也不去交異性朋友。
看到這一段給我非常大的感觸,因為這些特征,在我青春時期的各個階段都有體現,但我卻從未想過自己是否是對自身女性身份的厭惡。
我自認為是一個新時代的獨立女性,從小就有獨立的性別平等意識。但當我真正開始反思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發現我在很多問題上,都表現出過對“自身女性身份的厭惡”。
比如,在我小的時候會認為女孩子必須得成績好,否則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比如,以前我會認為,在異性相處方面一定要男生主動才行,雖然這個想法早就被我摒棄掉了,但當真實和異性相處時,我還是希望他們是主動的,上前的,在感情方面,我還是希望他們是熱情主動,并且是他喜歡我是先于我喜歡他的。我還是很難承認主動喜歡男生的事實。
但我一邊又覺得這樣不好,但一邊又做不到,就陷入了一種非常變扭的模式,我也從未探究過這類想法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對自身女性身份的厭惡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是在家庭關系中媽媽總是依靠爸爸開始的嗎?還是從無法接受父親的強勢開始的?還是從電視劇里?又或者是那些女性被不公對待的新聞里?
我不知道,這些我從未懷疑過,我只覺得自己很變扭,并且一直處在這種別扭當中。
所以當我遇見異性,和異性相處,想要進入一段感情的時候,我也會開始糾結,既希望對方熱情主動但卻無法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敢對對方的喜歡,甚至不敢相信自己被人喜歡過。
這么一想,或許用對性別身份的自卑解釋起來更相符一點,既然找到了這么一點,那么原本糾結和之后的煩惱,就更容易知道該如何用更好的心態去面對,重拾對性別的自信以及對自身的自信,用更好的方式去解決類似的情況。挺好的,一條探索自己的方向。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心得感想(精選篇5)
剛剛讀完這本書《自卑與超越》這本書,真的是用心去讀了,把一些想法和感受在還沒有忘記之前,寫下來,這就和靈感一樣,如果不及時記錄,過后一定會忘,進入正題。
個體心理學發現,生命的一切問題都可以劃歸為三大類:職業問題、同伴問題、兩性問題。這本書的所有討論,也是基于這三大問題展開和討論的。貫穿整本書的一個關鍵詞就是合作。童年早期生活的記憶尤為重要,之前在大學的課堂常常聽老師們講,童年對一個人來說有多么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很多的成功人士,還有很多藝術家,他們的作品的創作靈感來源于他們的童年。那個時候,只知道原來童年如此重要,但是不知道為什么這么重要,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童年早期生活的記憶尤為重要,能表明個體對生活的獨特解讀已經存續了多久,并提供他最早確定生活態度時的背景。所有記憶中最早的記憶,地位非常重要,原因有二:第一,他包含一個人對自己在世界中的基本定位,這是他第一次總結所看到的世界,第一次用某個模糊或是清晰的東西來象征自己和約束自己。第二,這是他精神成長的起點,是他為自己譜寫的自傳的開篇。所以,我們常能在這里找到根源,他感覺自己哪方面有 不足或是缺陷,他認為理想中的有力量、安全的自己是什么樣的,以及兩者之間的落差。從心理學意義上來講,他認為的原初記憶是否真是最早的記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是因為他們被當作了什么,以及他們的解讀對現在和未來生活產生了或者會產生何種影響。早期記憶有特殊的意義。首先,他們提供了生活風格的起源和最直白的表現形式。正是因為這個事實,早期記憶才對職業指導具有極大的價值。至于記憶是否準確,相對來說并不重要。其最大的價值在于個體做出了什么判斷:“我從小就是這樣的人”或“我從小就知道世界是這樣的”。從而揭示其生命的意義、人際關系,以及他看待世界的方式。
只要發現并理解了一個人賦予生命的意義,我們就找到了打開這個人整個人格的鑰匙。最重要的是培養和鼓勵兒童參與合作,讓他們在與同齡兒童一起游戲、學習中找到自己的方式。和兒童對抗一般只會失敗,你永遠打不贏孩子,更無法通過對抗培養其合作精神。孩子第一次感受到的他人之間的合作就是父母的互動,如果家長都無法良性合作,那孩子怎么能學會?而且,兒童會從父母的婚姻中得到最初的婚姻觀念和兩性合作觀念。父親的義務可以總結成一句話:他必須證明自己是妻子、孩子、所有人的好朋友。他必須正確處理生命的三大問題(職業、友誼、愛情),與妻子平等合作,照顧和保護家庭。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十分重大,所以很多孩子一生都把父親當作偶像或是最大的敵人。懲罰,尤其是體罰,一定對孩子有害。父母必須一起努力商量下一代教育方面的一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