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體會草房子讀后感
《草房子》是一本很值得回味的書籍,曾經看似很厚的,無謂咀嚼的書,今天我卻愛不釋手,更希望有續(xù)集的出版。
原來生活中正是有那么多的小插曲,才回憶起來那么的甜美,真的要感謝與我生活的所有人,因為有你,才讓世界,才讓我變得精彩,覺得自己在不斷的成長!
曾經在這片土地生活了幾十個年頭,在這幾十年里,她與秦大沒有白天與黑夜,沒有陰天與晴天,沒有炎熱與寒冷,甚至沒有穿衣、吃飯消解疲倦……的欲望。“用幾十年的心血換來這片土,這是我們愛的結晶啊!而如今,唯一的心愛——丈夫離開了,只剩下他留下的這片土地以及看到土地而勾起的那段美好的回憶,如果失去,不,絕對的不允許有人打這樣的心思。”秦奶奶悲痛欲絕。桑桑第一次見到秦奶奶,好象認識她似的叫了一聲:“奶奶。”一直被人討厭的“老太婆”,聽到這樣親切的叫聲,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原來愛是相互的,桑桑和奶奶不就是都用自己的愛的詮釋嗎?
人生無處不真情,在《草房子》里,我看到了另人落淚的真情。閱讀著,品味著,我與文中的小主人公桑桑同樂同悲。只希望真愛開滿人間。
讀書心得體會草房子讀后感篇2
曹文軒曾說:“美的力量絕不亞于思想的力量。”而他著名的長篇小說《草房子》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美,還有從一行行文字中傳遞出來的深邃思想。
《草房子》這本書中,我感觸最深的便是《紅門》這個故事。它講述了杜小康因為一對紅門而不斷成長的經歷。
起初,杜小康家里開雜貨鋪,不但家底厚實,做事也很體面。一次,杜雍和傾家蕩產出門進貨,返鄉(xiāng)時不慎翻船,貨物浸水不能再用。從此,紅門人家一落千丈,四處借錢為杜雍和治病。為了還債,那對紅門也被人摘了去。杜雍和拖著病體強拉著杜小康去蘆蕩放鴨,在那里,杜小康嚼過蘆葦根、見過大風暴、拾過蘆雁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長。
轉過頭來看看現實,我深深地體會到杜小康當時的心情。這次疫情,我嘗到了從未經歷過的恐懼。我害怕自己被感染,害怕家人出現癥狀,更害怕走進隔離病房。看到杜小康在面對困難的舉動時,我忽然間明白了:要承擔屬于自己的那一份責任,做好自己可以做的一切。
我鼓起勇氣,克服了自己心中的恐懼。每一次消毒都面面俱到,每一次出門都小心翼翼。終于,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幾個月后,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我的心里像蜜一樣甜,因為這其中也有我的一份努力啊!
讓我們立足當下,認真學習,做好防護,向杜小康學習自強自立的精神!在每一天學習中,提高自己;在每一次困難中,磨礪自己;在每一次經歷中,成就自己。正所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每一次飛躍,每一次翱翔,終將助力我們成長!
讀書心得體會草房子讀后感篇3
剛看完第一章,感動、激動、沖動……這種感覺在我心中交錯。禿鶴——主人公桑桑的好朋友,在他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以前那個過于執(zhí)著的、自尊心強,還很“硬”的自己。
禿鶴,因為不讓人歧視他是個禿子,他很執(zhí)著,很倔的,自尊心極強向大家證明他只是個普通人。
一顆本應該是脆弱的心,卻在外表上裝得很堅強,而我又曾何嘗不是這樣。看到這里,禿鶴卻體現了一個人脆弱的一面,其實這個也是每一個人本來就有的一面,只是會礙于面子或生活所迫等各種原因,而不希望讓別人知道,不讓自己在別人面前暴露脆弱的一面,不一樣的愛。
讀書心得體會草房子讀后感篇4
近日,我讀了一本叫《草房子》的書,講的是一名叫桑桑的小學生,在油麻地的有趣經歷,相信你會喜歡。
書中的秦大奶奶是最令我感到震撼的人。她和她的丈夫秦大辛辛苦苦幾十年,買下一塊地。可是沒過多久,秦大就去世了,秦大奶奶獨守這塊地。幾年后,油麻地小學要在這塊地上建校,秦大奶奶不同意,還絕食抗議,校方只能在學校角落給她搭一個小窩棚,雙方關系一度很緊張。雖然如此,秦大奶奶內心仍然很善良,有一天喬喬落水了,她不計前嫌,救了喬喬,雙方關系變好了。后來,學校的一只南瓜掉入水中,秦大奶奶想把南瓜撈上來,不慎落水身亡。秦大奶奶不計前嫌,以德報怨,高風亮節(jié),佩服佩服!
秦大奶奶雖然是本書最讓我震撼的人,但不是最讓我感動的人。一天,桑桑生病了,他的父親急忙送他去醫(yī)院。醫(yī)生診斷是絕癥。他的父親桑喬心急如焚,踏爛了十幾雙鞋,尋遍了政府辦的所有醫(yī)院也沒治好桑桑的病。但是桑喬不認輸,他開始尋訪民間醫(yī)生,總算找到了名醫(yī),治好了桑桑的病。桑喬為了治兒子的病,總共走爛了幾十雙鞋,這份親情讓我很感動!
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角色是杜小康。他很堅強,父親破產,他來干活;父親生病,他來照顧;鴨群驚慌,他來安撫……如此堅強,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我要向他學習!
啊,《草房子》真是一本好書!一本將善良、親情、堅強和信念融為一體的好書!
讀書心得體會草房子讀后感篇5
這星期,我讀了《草房子》這本書。
這本書寫的是油麻地小學發(fā)生的事,它包括《禿鶴》、《紅門》等故事。《禿鶴》寫的是:陸鶴是個禿子,同學們都叫他禿鶴,還經常戲弄、嘲笑他,他為了報復,在全區(qū)的會操比賽上出洋相,讓學校失去了榮譽,大家都不理他了,之后,在舉行文藝會演時,他成功扮演了禿頭偽軍連長,為學校爭得了榮譽,贏得了大家的尊重。《紅門》講的是:杜小康家開了個雜貨鋪,是村里的富戶,可之后他家敗落了,連讀書的錢都拿不出來,他只得跟隨父親去外地放鴨,可最終又失敗了,于是,他又去學校門口擺小攤,最終賺到了錢。
讀完這本書,我被陸鶴和杜小康在困境中堅持不懈、頑強向上的精神感動了,我不禁想起有一回,爸爸媽媽帶著我和弟弟去野炊,大人們拾柴,我和弟弟壘灶。當我的灶差一塊石頭就能壘好時,找不到適宜的石頭了,我仔細的找了好幾遍,弟弟的灶已經壘好了,爸爸媽媽也快回來了,我雖然想放棄,但又不想輸給弟弟,于是,我跑遠了一些,又仔細的找了一遍,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最終找到了適宜的石頭,壘出了一個又穩(wěn)當又美觀的野炊灶。
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必須不要垂頭喪氣,輕易放棄,而是要像歌里唱的那樣:不怕困難、不怕敵人、頑強學習、堅決斗爭!
讀書心得體會草房子讀后感篇6
前天,我又一次讀了《草房子》這本書,這是一本震撼人心的書,它告訴我們的不止是堅強,還讓我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那種淳樸的情懷。
盡管我已經看過一遍,但我仍然還是沉浸到了油麻地這片土地里,和桑桑一起度過書中的六年時光。我特別喜歡艾地這一篇章。它講了秦大奶奶一直占據著油麻地小學的一角,在學校眼中,她是個可惡的老婆子,霸占著學校的地盤,還總是搞破壞。直到有一天,秦大奶奶為救一個孩子落入水中,許多人把她送進了醫(yī)院。從此以后,她變了。有足球落入水中,她會把自己的拐杖給孩子去撈。她每天都賣掉一只雞或鴨,她如果看見有雞或鴨進入苗圃,她就用拐杖趕走雞鴨,還會一直守衛(wèi)苗圃。誰也想不到,秦大奶奶淹死了,這次,僅僅是為了油麻地小學的南瓜。大家都為她哀悼,是因為她愛麻油地小學,就像學校里的孩子全是她的孩子,對他們非常關心,顯露出鄉(xiāng)下獨有的性格——淳補。所有人被愛所感染......
秦大奶奶內心堅強、樂于助人的品質值得學習。我讀后,覺得秦大奶奶像艾草,風吹雨打都堅韌不拔。這么富有品味的書,你也一定想看看吧?
讀書心得體會草房子讀后感篇7
在陽光的照射下,用稻草搭成的房子閃著金光。一幢幢草房子連成一片,那閃閃的金光也便連成了一片,這就是油麻地小學。那里有頑皮淘氣的桑桑、靦腆的紙月、吃苦耐勞的細馬、堅強的杜小康……這些出自著名作家曹文軒《草房子》的人物個個人見人愛。
《草房子》不僅書中人物給人印象深刻,而且內容讓我百讀不厭。其中我最喜歡《藥寮》這章了。我反反復復讀了五六遍,每讀一遍都熱淚盈眶,感動不已。當我讀到桑桑被診斷得了一種怪病,爸爸桑喬帶著他走南闖北,到處尋找名醫(yī),但又一次次地失敗,我不禁為桑桑這樣短暫的生命而惋惜落淚。可就在幾乎要絕望的時候,溫幼菊老師帶桑桑到她的藥屋里,為他熬藥,鼓勵他。終于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找到了名醫(yī),最后桑桑得救了。我又忍不住流下了高興的淚水。
讀著讀著,我腦海中浮現出發(fā)生在我和爸爸媽媽之間的一件事。記得有一次,我半夜醒來,忽然發(fā)現全身發(fā)冷,不停地打著哈欠。媽媽聽到了,立即來到我跟前:“臻哲,你哪里不舒服,喝點水吧!”“好……啊”我吞吞吐吐地回答,全身抖得連話都說不出來。媽媽端來一杯熱水,她先嘗了一口,試了試水溫,然后一邊喂著我,一邊還輕輕地拍著我的后背。喝完水后,我感覺更舒服了一點。爸爸問:“怎么了,要不要去醫(yī)院看看?”媽媽不假思索地回答:“還問要不要,走,帶他上醫(yī)院看看更放心!”他們帶我來到醫(yī)院檢查。在醫(yī)院里,媽媽把我摟在懷里,把她的手搭在我的手上。問我哪里不舒服……聽著媽媽的話,我的心里暖暖的。
是啊!人生無處無真情,《草房子》里有,我們身邊也有。因此,我喜歡這本書。看它,就好像在看我們自己。不信,你也來看看。
讀書心得體會草房子讀后感篇8
這是曹伯伯七八十年代完成的作品,時代離我們很遙遠,但讀起《草房子》這本書,卻感到那么親切。
故事由9個小故事組成,似乎可以獨立成章但它們內在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里的一切都油麻地這個地方有關,都和桑桑這個小主人公有關。故事的一切都圍繞著他們展開。桑桑是一個聰明伶俐,活潑好動的小男駭。在他六年的小學生涯中,做的好事多不勝數,但是闖的禍也不少。比如,他把蚊帳改成漁網來捕魚,砸鍋賣鐵買鴿子,把碗柜改造成鴿子的“高級別墅”......這一切,不得不使我邊看書邊笑。
但是,在藥寮那一章,又讓我多次流下淚水。在那章,桑桑被診斷為患了絕癥,桑桑的爸爸走南闖北,四處尋訪名醫(yī),但是又一次次的失敗,我為桑桑這樣短暫的生命流下了淚水。在幾乎要絕望的時,溫幼菊老師帶桑桑到她的藥寮里,為他熬藥,鼓勵他。終于,桑桑的爸爸訪到了名醫(yī)。當看到桑桑的病痊愈的時候,我高興得又一次流下了淚水。從此,隨著時間的流動,桑桑懂事了許多。
我也曾經是一個頑皮的孩子,常常在家里的院子里挖上一個兩半米來深的洞,然后鋪上稻草,完成我心目中“陷阱”,或者是在別人進門時,實施我的惡作劇。而且在班級里總是欺負同學,今天不是把這個打出鼻血了,就是明天那個頭上起了個包。但是,在爸爸媽媽的教育下,我漸漸知道我的做法是錯誤的了,我這樣損人不利己的做法不但傷害了別人,而且在別人心目中留下了一個不好的影響,還養(yǎng)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
故事中的桑桑在六年的小學生涯中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我不是也有同感嗎?